国家公务员
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格正教育

2022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找到文段的“隐含倾向”

来源:作者: 发布时间:2021-06-18

在国考行测考试中,大部分主旨题会有一个明确的观点,考生只需要找到文段的观点进行同义转述或归纳概括即可,但有些题目中,文段中却没有很明确地表达观点,只是在字里行间有所暗示,那么,此时就需要考生推测文段中隐含的意思是什么,我们把这一类题型称之为隐性主旨。很多考生在做这种题目时,很容易在选择的时候出现浮于表面或过度推断的情况,不知道如何准确把握文段的意思。在这里,格正教育通过两道典型例题对此类题目进行详细说明。

【例1】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上浮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造成生态失衡。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质不断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为蓝藻的暴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段话意在强调:

A.谨防蓝藻上浮形成水华阻隔氧气进入水体

B.蓝藻暴发会影响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开发

C.治理水体污染是控制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

D.适当引种蓝藻吸收氮磷元素以优化水环境

【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蓝藻上浮形成水华这个问题,接着强调水华形成后的两方面的危害,最后介绍水体污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为蓝藻的暴发提供条件。综上,文段介绍了蓝藻形成水华的问题、危害以及产生的原因。而介绍这些的目的就是希望避免形成水华,那么如何解决呢?抓住原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故作者意在强调要通过治理水体污染来解决蓝藻问题,C项与之相符。A项,强调的是危害的一方面,概括不全面,其次也不是解决文段问题的对策,排除。B项,“水资源开发”文段未提及,排除。D项,强调的是蓝藻的用途,文段未提及。故本题选C。

以上文段,文段描述了一个问题,并指出了问题的危害和原因,那么文段所暗示的意思就是要根据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例2】科学素质是公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基础。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以上,我国仅为6.2%。虽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很快,但发展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我国科普方面的公共服务很不均衡,农民、城镇新居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获得服务的机会明显偏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B.全社会应关注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C.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公民科学素质上存在差距

D.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强调了科学素质对公民和社会的重要意义,然后通过与发达国家公民科学素质的对比,指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存在的比例低、不均衡的问题。文段先介绍科学素质很重要,又紧接着交待其存在的问题,故文段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其重要意义。即本文意在说明要提高公民科学素质。B项的“全社会关注”无法推出;C、D两项仅指出存在的问题,非解决之策。故本题选A。

这个文段中先是强调一件事物的重要性,同时又说了它在某方面是存在问题的,此时文段意在解决此问题。

通过这两道例题的分析,可以明确的是,隐性主旨基本会在文段中呈现一个明显的问题,并且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的危害、重要性或者原因。在选择答案时要选择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所以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格正教育希望广大考生能明确特征,抓住要点,突破这类题目,助力提升解决主旨题的能力。

国考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上一篇: 2022年国考行测技巧:可能性推理——关注话题是否一致

下一篇: 2022年国考行测技巧:如何更精准地理解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