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其他 > 公选遴选 > 考试题库 >

2020河南公选遴选考试-格正教育

基础知识政治——时事政治

来源:0作者:"" 发布时间:2010-06-12

1.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

(1)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2)明确国际环境问题主要责任。

(3)维护各国资源主权,应遵循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

(4)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参与是非常必要的。

(5)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和需要。

2.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1)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2)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扩内需、保增长;二是调结构、上水平;三是抓改革、增活力;四是重民生、促和谐。

(3)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是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这是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二是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4)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是改善金融调控。二是优化信贷结构。

三是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证资金渠道畅通。四是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5)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

二是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和优化投资结构。三是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四是加快推进地震灾区恢复重建。

(6)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

(7)今年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扶贫对象覆盖4007万人,这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

(8)全面加强三农工作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

二要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

三要进一步增加农业补贴。

四要加快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五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9)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①今年要围绕保增长、促升级,重点抓好工业结构调整。

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③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

④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

⑤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0)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①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②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④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⑤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3.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要点

(1)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更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2)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3)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

(4)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十七届三中全会要点

(1)改革开放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五大成就。

①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②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

③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

④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加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⑤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①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

③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

④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⑤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⑥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到二○二○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

①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②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③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⑤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4)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遵循原则。

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5)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

承包权益。

(6)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

(7)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同农民的联系。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二○一二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8)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涉农执法监督和司法保护。

(9)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

(10)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1)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

(12)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13)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

(14)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5)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重点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对没有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丧失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救助。

5.十七大报告要点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讲述

(1)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完整概括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指出: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4)概括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5)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中增加信息化一词,拓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6)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表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在继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同时,增加了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内容。

(8)首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式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之中。报告把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要求,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9)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摆在突出位置。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提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10)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强调要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和生动体现。(11)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明确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要求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6.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09年8月18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温家宝在大会上作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讲话。中央政府提出,新农保2009年试点范围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亿万农民发出国家将为他们建立由财政全额支付的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这一信号,使他们老有所养,农民无后顾之忧,就会敢于消费,这对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无疑将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2)从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建立新农保制度,就实现了城乡居民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制度平等,随着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就可以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除城乡居民在这方面的差距,这对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3)从农村当前的新情况来看,建立新农保制度,有利于化解农村社会中的各种矛盾。首先,它将极大地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经济自立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心;其次,它减轻了子女的经济负担,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因经济利益引发的家庭矛盾,从而有利于形成敬老爱幼的风气与更为和谐的家庭关系;再次,它将有效化解一些农村集体组织无钱办事的困境,使它们能够集中有限财力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从而形成文明的乡村风气与和睦的邻里、干群关系,有利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本质特征

新农保的制度创新,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国家财政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二是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办法,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

(1)国家财政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是实现保基本目标的基础。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补助50%。这样,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无论集体经济组织有无能力补助,同一地区参保农民将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水平是相同的,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农民的关怀,体现了新农保制度的基本性、公平性和普惠性。(2)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实行补贴,是实现广覆盖目标的支撑。从农村当前情况看,不少地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际上没有多少能力对参保农民进行补助,部分农民个人缴费也有一定困难。由地方财政对所有参保农民给予缴费补贴,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保险费,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农民给予适当鼓励,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有利于帮助困难群众参保,也有利于增加个人账户积累。农民的个人缴费、集体经济组织的补助、其他社会组织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以及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的补贴,全部进入参保人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养老金依据本人缴费多少和年限长短,有高有低,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反映了个人收入、地区发展、集体组织实力等方面的差距,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

8.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点

(1)指导思想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2)基本原则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相协调;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经验的关系;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改革创新;必须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总体目标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通过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今后5年,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为实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

(5)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改善经济调节,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活动,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严格市场监管,推进公平准入,规范市场执法,加强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维护社会稳定。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9.民族精神要点

(1)抗震救灾精神

胡锦涛指出,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体现了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体现了对人民的高度关爱、对科学的高度尊重。

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2)奥运精神

广大奥运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勇于承担中华民族百年圆梦的光荣使命和伟大时代提供的难得机遇,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3)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体现了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特别能战斗,是我党我军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特有优势,是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特别能攻关,是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保证。特别能奉献,是我党我军根本宗旨的集中表现,也是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应有的精神风貌。

10.国家医药改革要点

(1)2009年4月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

(4)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5)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6)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7)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8)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9)为使改革尽快取得成效,落实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着力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按照让群众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的要求,2009-2011年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

①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②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的体系。

③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④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2011年不低于20元。

⑤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0)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②突出重点,分步实施。③先行试点,逐步推开。④加强宣传,正确引导。

11.金融危机要点

(1)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也叫次级抵押贷款。

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款给没多少收入或个人信用记录较低的人。之所以贷款给这些人,是因为贷款机构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级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

(2)全球金融危机又称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

(3)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标志性的事件是有着158年辉煌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4)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主要影响我国出口。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最后,次贷危机将加大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5)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①货币政策从2008年7月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②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③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④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⑤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⑥促进对外贸易: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⑦加强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以上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其他政策有:

第一,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第二,减少企业负担,对劳动法进行调整等;

第三,加强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格正教育

其他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上一篇: 基础知识政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下一篇: 基础知识政治——哲学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