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其他 > 公选遴选 > 考试题库 >

2020河南公选遴选考试-格正教育

基础知识历史——中国古代史

来源:0作者:"" 发布时间:2010-07-04

1.战国七雄与变法图强

春秋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因北伐戎狄,南御荆楚,成为公认的霸主。齐桓公去世后,宋国的宋襄公欲继其霸业,被楚国打败而身亡。晋国的晋文公、楚国的楚庄王又相继称霸中原,后来晋、楚长期争霸。秦国的秦穆公想争霸中原被晋国打败,遂专力经营西方,成为西霸。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通过一系列兼并,最后剩下的主要是齐、燕、秦、韩、赵、魏、楚等七个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其中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日渐昌盛,最后灭掉了六国。

2.青铜器

商朝青铜器冶造技术已达到相当高水平,代表铸造工艺水平的如司母戊鼎。中国的铸铁出现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到公元前6世纪末。欧洲在1314世纪才使用铸铁,晚于中国18个世纪以上。

3.诸子百家

(1)孔子,名丘,儒家创始人,春秋鲁国人,提出仁和礼的学说,兴办私学,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孟子,名柯,主张民贵、君轻。荀子,名况,认为自然界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定胜天。

(2)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楚国人,是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其观点有辩证观点,如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鄙视富贵利禄,认为有用不如无用。

(3)墨子,名翟,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改,反厚葬殉葬。(4)韩非子,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法治,建立中央集权专制国家。

(5)孙武,春秋齐国人,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孙殡,为孙武后代,著有《孙殡兵法》。

4.诗经

《诗经》,又称诗三百,相传为孔子编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5.楚辞

《楚辞》是以楚国民歌为基础,经加工、创造而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句子和篇幅均较长,适于反映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打破了《诗经》四言之限。楚辞的主要作家是屈原,其作品主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

6.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秦王赢政时,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在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推行郡县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进步作用,但他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很残酷。秦二世统治时期更加残暴,

农民起义反抗,秦王朝的统治只维持了19年。

7.中央集权制度

秦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1)皇帝制度,规定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嬴政称始皇帝。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一切政事最后由皇帝裁决。

(2)官僚制度,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分理众务,由皇帝任免,执行皇帝命令。

(3)郡县制度,全国分为36郡,郡下有县,郡县为地方行政单位,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8.丞相制度的演变

从秦汉至明清,丞相制度的变化有以下几次:

汉武帝设置中朝(内朝),以侍中、常侍、给侍中等名义由其亲信官员组成。中朝官吏的特点是职禄低,权力大。

唐朝时,丞相由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尚书省长官左右仆射等共同组成。中书省负责奏报各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起草皇帝制诏。门下省负责审查中书省起草的制诏和尚书省拟制的奏抄,有不妥者驳还。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下设六部。除三省长官外,其他参加政事堂会议(决策机构)为丞相者,需加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明初朱元璋废中书省与左、右丞相。六部直接秉承皇帝意旨办事。又设武英殿、文渊阁等殿阁大学士备顾问,后称内阁。成祖时,阁臣开始参与机务。其后,阁臣权位渐重,入阁者多为尚书、侍郎,渐渐掌握了如同丞相的权力。首席大学士,称首辅,权力极重;清代相沿。

9.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1)春秋时期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杂居,互相影响,形成民族的大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3)唐朝的建立实现了第二次大统一,最西边的北庭都护府辖地直达今咸海,最北的室韦都督府辖地到达今外兴安岭以北。

(4)契丹、党项、女真等各少数民族自身发展中,各自产生杰出政治家,完成本民族统一,形成强大政权,彼此之间、与汉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

(5)元亡后,蒙古族分裂。明与瓦剌交战。瓦剌衰落后,鞋靶与明和好,双方加强经贸往来。

(6)明后期,女真后金崛起。明亡后,清军入关,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居统治地位的大统一朝代。

(7)清统一后,对准噶尔贵族、回部贵族的分裂、叛乱势力进行了平定;对土尔息特部回归示以欢迎;对西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最终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历史贡献。

(8)清设掌管少数民族事务机构,加强了各族间联系,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10.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汉朝盛世的标志。在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以无为思想为指导,实行轻徭、薄赋、省刑的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又鼓励民众开矿、冶铁、煮盐、铸钱,大力发展手工业。取消关卡、桥梁检验通行证制度,促进商业发展。在此基础上,西汉中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使汉王朝成为世界东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成为铁器、盐、丝织品、漆器等产品和牛耕、打井技术的出口地。周边少数民族和国家通过商品交换与朝贡贸易得到大量实惠,西域50余国和匈奴臣属汉朝,日本也来朝贡。

11.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朝盛世的象征。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亲历过隋末农民战争,领悟了人民能载舟覆舟的道理,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唐朝有辽阔的疆域,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有高度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制度、服饰、汉字、佛教、著作传向邻国,也吸收其他国家的文化。

12.康乾盛世

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从中国自身历史发展来看,可以认为是又一个盛世。首先,采取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实行更名田制度承认农民的耕地所有权、摊丁入亩提高佃户和雇工的身份地位等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人口大幅度增加,也有利于农民和雇工的人身自由。其次,抗击了沙俄的南侵,平定了国内的割据势力,巩固了满蒙汉统治阶级的联盟,又一次建立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13.土地制度的变迁

西汉前期为强干弱枝,曾多次迁徙东方各诸侯国的强族豪杰和高资富人到关中地区;对退役士兵和受抚游民给予土地,以恢复和发展农民经济。

西汉中期以后,除徙民驻边外,还多次把中原地区的公田假与贫民耕种,进而采取限田的措施,以阻止土地兼并。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由于土地荒芜、人烟稀少,先后采取屯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试图既使国家能够控制足够数量的个体农民、劳动力和兵员,又保证地主阶级占有大量的私有土地。唐朝中期以后,均田制遭受破坏,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但国家仍然掌握着宏观调控土地占有结构的权力。

14.重农抑商观念的演变与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主导的社会,男耕女织的个体农民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个体农民经济既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又是国家赋税、徭役和兵役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国家在主体上采取重视农民和农业、轻视商人和商业的重农抑商政策,但是也出于社会生活和财政上的需要,采取一些促进商业的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就有明显表现,汉朝以后趋于强化。战国时,李惶重农抑商,一度使魏国成为强国。对于商人,从汉高祖开始就采取各种压制政策,禁止商人穿着丝绸衣物、乘车骑马,本人及其子孙不得做官,此后历朝亦有类似规定。

自汉朝以后,历代的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时强时弱,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弱化的。民营工商业持续发展,唐朝比汉朝发展;宋朝又比唐朝发展,丝织、瓷器、造纸、印刷、造船都较发达;对外贸易繁荣,还出现了纸币。明清时又比宋朝发达,出现了许多新的工商业市镇和工场手工业。

15.科举制度的形成和演变

科举萌生于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官人法,选官权力为世家大族把持,导致官吏腐败,出身低微的士人无进身之门。到隋唐时科举制正式形成,隋炀帝始设进士科,以文学取士;唐代增设明经、明法、明算、明书、秀才等科,重要的为进士、明经两科。宋代科举基本沿袭唐代,又有所改变:(1)经王安石变法,并多科为进士一科。(2)考试内容,从唐代以诗赋取士改为考经义,即解释五经意义。(3)考期从原来的一年或两年一次,改为宋英宗时的三年一次。(4)殿试由唐朝的偶尔为之,改为必需的,由皇帝主考,进士成了天子门生。(5)增设乡举一级考试,考进士之前必先经地方考试通过,明清时又增考秀才一级的院试,由此改变了唐朝考进士之人,由地方推荐即可,不一定通过地方考试的做法。

16.科学技术的发展

(1)西汉时期人们已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造纸,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

(2)《周髀算经》中勾股定理早于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定理500年。《九章算术》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几何的大部分内容。南北朝时数学家祖冲之将圆周率数值精确计算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数值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数学家。

(3)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可测定地震方位,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年。

(4)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还记录了三四百个药方,有些至今仍在沿用。东汉末名医华佗发明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的医生。

(5)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写的农书《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农民的生产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6)隋朝李春营建的安济桥(即赵州桥)是为今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7)隋唐时我国已有雕版印刷,现存世界上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公元868年唐朝印制的《金刚经》。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8)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出子午线长度。北宋时广泛用磁针指南,进而制成用于航海的罗盘针。

(9)唐代已有火药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北宋火药、火器制造技术提高,火器有火箭、突火炮、火炮。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汉代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5)唐朝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方》一书,记载了800多种药物和5000多个药方。

(6)宋代科学家沈括著有《梦溪笔谈》一书,记述了我国古代许多科技成果。

(7)元代郭守敬主持全国规模的天文测量活动,为世界空前。他编写的《授时历》精确程度与现行公历几乎相同,而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

(8)明朝李时珍的巨作《本草纲目》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在世界药物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9)明末徐光启的优秀农学著作《农政全书》总结了我国农业科学的成就。

(10)宋应星的科学著作《天工开物》总结了明朝农业、特别是各种手工业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7.文学

(1)两汉。

①汉赋。汉初有八家赋,以枚乘《七发》最为有名;汉武帝时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最有代表性;西汉后期以扬雄、东汉以班固和张衡的赋最有名。

②汉乐府。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

③散文。贾谊的《过秦论》、晃错的《论贵粟疏》都是名作;桓宽的《盐铁论》、王充的《论衡》、崔实的《政论》、仲长统的《昌言》都是著名的政论著作。

④史学名著。司马迁写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班固写成了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2)魏晋南北朝。

①建安诗。以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为代表。

②陶渊明的田园诗。

③南北朝时,北方各民族乐府民歌占有重要地位,杰出者如《敕勒歌》、《木兰辞》。

④文学评论。曹丕的《典论·论文》评论了建安七子各种文章的体裁、特点、风格;刘勰的《文心雕龙》具有很高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价值;钟嵘的《诗品》论述了诗体源流、历代诗人的风格和成就。

(3)唐宋元。

①唐诗宋词。唐诗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著名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②著名的散文作家韩愈、柳宗元与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③唐宋传奇。传奇小说于唐初出现,到中期发展起来,代表作有《长恨歌传》、会真记》、玄怪录》等,为以后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④元曲。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元曲有许多优秀作家和作品,关汉卿最著名,他写过60多种剧本,代表作是《窦娥冤》。

(4)明清。

①戏剧。代表作品有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②小说。著名的作品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此外,还有《金瓶梅》、《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镜花缘》、《儒林外史》等;短篇小说有三言(《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聊斋志异》等。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格正教育

其他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上一篇: 公共基础历史——中国当代史

下一篇: 基础知识历史——中国近现代史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