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
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招考信息 > 国考大纲 >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格正教育

2010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深度解读

来源:作者: 发布时间:2010-04-05

祖国60华诞刚过,人生又掀波澜。对于众多即将参加2010年国考的应试者而言,今夜无疑是令人激动的。2010年国考大纲的公布,让大家的梦想离现实更近一步。格正教育,与公考学子们同呼吸的引路人,像过去10年一样,以自己特有的激情和积淀,为大家奉上精彩的解读。它点燃了公考学子前行的明灯,也吹响了大家胜利的号角!

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大纲呈现七大亮点

亮点一:题型顺序调整,凸显考试重难点

今年行测考试大纲较去年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将常识判断部分由第一部分变为第五部分。这个微调比较有深意。

其一,根据对公务员的能力要求先后安排题型顺序,彰显科学性。良好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是最基本的公务要求,试题以此为第一部分,设两种题型,繁简得当,庄重而科学。后继以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三部分,内容丰富,要求渐高,格调不凡。最后以常识判断收尾,荟萃多学科知识,异彩纷呈。(市场上很多国考图书机械地把常识判断放在第一部分,显然没有很好领会国考命题的精神。)

其二,这也暗示常识判断部分继去年调整考查范围的变化外,将进一步优化考试内容。简单的记忆性试题将进一步减少,试题将更加突出考查应试者多学科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亮点二:两个要求,七个方面,言语理解与表达还需“一刀切”

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是大纲对应试者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要求。这具体体现在七个方面: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

简洁的要求,多样的考查方式,看似矛盾,实则一致。这背后还是对一件事物的把握:语境。能够多角度分析语境,就能从容应对多样的考查方式,能够达到迅速而准确地解题的要求。

亮点三:强调数项间的运算及递推关系,数字推理规律推陈出新

数字推理部分主要考察古典型数字推理。数列类型主要是基本数列及其变式,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主要考察了等差数列及其变式,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可能不会以此作为重点,但数项间的简单运算关系和递推关系是解题时突破口。5道题中可能有1道创新形式数字推理规律,需要跳出常规思维圈子,从数位组合运算或是数列整体特征等方面来考虑。

对于数字推理题,若不存在明显的商或乘积变化,可先考虑数列相邻项的差,其次考虑相邻项的转化,即前项转化得到后项或前两项转化得到第三项,转化方式主要是有关倍数或常数。组合数列、多次方数列、分式数列难度很大,出现的可能性很大,需要抓住数列位置、特殊数字,对某些项改写,解题时要细致耐心。

例题1: 2 4 8 ( )

A.16 B.24 C.32 D.36

(解答:前两项之积等于第三项,故正确答案为C。)

例题2:-1/2 4 2 16 ( )

A.32 B.64 C.128 D.256

(解答:第二项作为底数,第一项作为指数,运算得到第三项,依此类推,故正确答案为D。)

亮点四:注重解题方法的合理选取,强调技巧解题,数学运算难度较大

数学运算题量稳定为15道,难度较大,涉及的题型十分广泛,计算问题、行程问题、比例问题、和差倍问题、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工程问题、容斥原理、抽屉原理等可能会出现。解题时,代入排除法、方程法、特殊题型对应公式解题等应合理选用。

代入排除法使用十分广泛,如在剩余定律问题、年龄问题等。方程法直接明了。这两大方法需要熟练掌握,特殊题型都有其核心解题公式,如行程问题、植树问题、方阵问题、牛吃草问题等,解题时要明白等量关系,准确套用公式。

例题:X、Y两地相距42公里,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X、Y两地步行出发,相向而行,甲的步行速度为3公里/小时,乙的步行速度为4公里/小时,问甲乙步行几小时后相遇?

A.3 B.4

C.5 D.6

(解答:用X、Y两地距离除以甲乙两人的步行速度之和即可得出答案。正确答案为D。)

亮点五:多类型相互结合、强调图形中的数量和相互转化,图形推理简约不简单

图形推理稳定为5道,视觉型图形推理和多图形推理出现的可能性更大,空间形式图形推理和古典型图形推理次之。图形推理规律主要考察图形中的数量关系以及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的方式。解题时注意考虑线条、封闭区域、部分、交点、一笔画等图形的基本要素,同时注意从题干的特殊图形入手分析。

视觉型图形推理难度相对较大,多图形主要从每行或每列考虑。国家公务员考试历来注重图形种类数、部分数、封闭区域数等的考查,空间形式图形推理难度较大,可结合图形的相对位置关系运用排除法得到答案。

(解答:每行前两个图形叠加后,不同的部分就是第三个图形。正确答案是D。)

亮点六:逻辑判断,可能性推理为主

逻辑判断,历来是国考的一块骨头,尤其是近年来逐渐加大的可能性推理考查。今年也不例外。可能性推理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思维的方式多维,考查的形式多样。从题型上看,主要有削弱、加强、结论等八九种。每种题型对应不同的思维角度,适用不同的方法。整个展现出迷人的逻辑美。第二,难度较大。对于大多数没有经过良好的逻辑训练的应试者来说,要准确地把握住逻辑“节点”都很困难,更遑论在多个迷雾似的选项中作出正确的取舍。

应对之策,首先在于学习积淀的解题经验。经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获得的,必定是经过大量的训练和认真的思考实践之后提炼的精华。只有方可有此素养。其次,也需要自己大量的解题实践。

亮点七:快速提取,简化计算,资料分析题型稳中求变

资料分析共有4份材料,每一材料对应5个小题,包括文字资料、表格资料、图形资料以及以上三种材料中任意两种以上组成的综合资料。问题类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基本概念的计算,如有关增长率的计算;二是具有一定推理性质的比较分析题,三是对材料内容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的综合题。从比重来看,计算题占比较多,但综合题的比重最近几年上升比较快。对于计算题,解题时一是要快速找到题目数据的位置,二是选择合适的简化计算技巧来算出答案,比如首数法、尾数法、取整法等。综合题侧重考查对材料整体及内部数据关系的理解,要注意对材料内容的了解程度,但对计算的考查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2010年国考大纲对申论的新定义:固有基点上的再出发

一、《大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一)基本定义高度简略

同以往各版考试大纲相比,2010版《大纲》对申论所做的基本定义十分简略,仅在首句指出“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这与以往的《大纲》表述明显不同,篇幅高度精简,内容高度原则化、概念化,很难从中得出具体信息。这一基本定义只有与下文的测查要素及其说明结合起来看,才能比较准确地理解考试组织实施部门对申论的新定义、对报考者的新要求。

(二)试卷结构首次明确

随后,《大纲》对申论的试卷结构作了说明:“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这是国考《大纲》第一次对试卷结构做出明确规定,而新版《大纲》中的这种表述,与历年申论考试试卷的实际结构基本相符。

(三)不同级别分卷考试

《大纲》申论部分的第三层,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信息:省级以上将与市地以下分卷考试,“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我们知道,过去历次国家级申论考试,省级以上和市地以下职位是同卷的,试卷相同、试题不同,有些试题是有选择性的,选择做哪几道试题,与报考者自身准备报考的职位密切相关,有些题是副省级考生做的,其他考生不能做;有些题是市地级以下考生做的,副省级以上考生无须做,尽管部分试题不同,但卷子还是同一张卷子。而2010年《大纲》明确规定,将按照职位等级,分别设置两类试卷,意味着报考不同层次职位的考生,同科不同卷,所面对的申论试卷是不同的;报考中直机关公务员的主体——市地级以下职位的考生将不会在同一张试卷上看到省级以上职位的试题,这对集中精力作答、防止超范围作答是有利的。这点试卷设置上的重要变化,值得报考者和研究者关注。

(四)测查要素重大调整

最后,《大纲》申论部分以主要篇幅介绍了省级以上、市(地)级以下职位申论考试的不同测查要素,每一类职位的测查要素都是4项,但具体要素的内容却有所不同,表述上也各有侧重。

在4项测查要素中,省级与市级以下基本相同的3项:阅读理解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或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大纲》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表述是常规性的,与以往没有显著区别;但在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方面,却做出了重大调整,前者增加了“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等新语句,后者增加了“指定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等新语句,分别体现出考试组织者对应考者适应机关工作能力的新要求。同时,不同层次考试的测查能力具体说明也有重要差别,如“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两项要求,只针对省级职位考生,市级以下考生则没有。

省级与市级以下申论考试测查要素完全不同的是1项:省级测查综合分析能力,市(地)级以下测查贯彻执行能力。这表明招考职位的级别不同,测查的重点也不同,报考者所具备的能力要与其职位级别相匹配,省级以上侧重考查分析能力,更强调分析的主动性、判断的准确性,这与实际工作中高级领导者驾驭全局能力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市级以下侧重考查贯彻执行能力,这也是由较低层职位人员在公务员体系中的位置、在处理问题上所站的高度所决定的。

综上所述,格正教育考试研究院专家认为,2010版大纲对申论的界定出现了以下几点本质变化:

对考试的重新审视。不再是为考试而考试,而是反观自身的发展,在新一年的考试中更加重视从考试的目的出发,重在测查考生是否具备各项基本能力,是否能够胜任政府各项工作。

考试规则的细化。详细规定了申论考试的各项基本形式和要求,是申论考试的规范化、体系化的更大体现。

对考生的重视。内容的大大扩充,使考生可以更为直观的了解申论考试的各项要求,是对考生地位重视的体现,同时也表明政府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信息公开的力度。

二、更加明确的测查要素、更加具体的能力要求

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申论介绍部份对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两类考试的不同能力要求做出了具体的解释,同以往相比,申论考试得到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具体如下表:

职位类别

能力要求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

阅读理解能力:

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

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

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

阅读理解能力:

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

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

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

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从以上列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两类考试的区别,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对能力的测查要求,是与考生报考的职位相对应的,从字面上看,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能力要求显然要比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高出一个层次。从大纲的文字表述中,我们也可以对命题思路进行一些分析。下面我们将一一对应为考生进行详细解读。

第一,从阅读理解能力上看。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对阅读理解的全面性、准确性,以及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要求更高,而且要求考生理解材料的含义。比较而言,“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的难度明显降低。从中我们也可以大致看出,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试题中可能事实类材料所占比例可能更大一些,这对考生的概括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要求的是综合分析能力,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要求的是贯彻执行能力,这是与报考职位工作性质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项能力要求。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大多是从事宏观管理工作,制订政策时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和各方的利益需求,全面、协调性强是其重要的工作特点。因此对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从大纲中看,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方式都是考生在备考中需要锻炼的能力。对于政策和社会问题的评价是以往考试中出现较少的考查方式,现在不可忽略,极有可能出现在考试当中。对于报考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考生而言,需要明确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要求,在做答中不能违背其根本原则。

第三,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不仅仅要求考生解决问题,而且要求能够“提出问题”。“发现和界定”“评估和权衡”“借助自身实践经验”都表明了材料主题的新颖性和灵活性,考生可能之前没有见到过类似问题,没有现成的知识储备可以调用,而且问题的表现形式较为抽象,因此对于社会上新出现的热点问题要给予一定关注。而对于报考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考生来讲,作答重点则在于切实可行四个字。

第四,同样是文字表达能力,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要求“表述思想观点”,方式是“说明、陈述、议论”,这就要求考生不但要形成主观色彩较浓的独立性观点,而且需要自圆其说,做到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仅仅要求“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对材料的依赖性就显得较为突出,偏重于对客观材料的理解。相应的语言方面要求是,“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按照申论考试的要求,“指定的语种”,只能是规范的现代汉语,也就是官方所通行的、提倡全社会普遍使用的语种。同时,还要注意申论作为政论性文章,所运用的特定语汇、语体和语言方式,默认的语汇应该是“官方语言”,即官方通用的、规范化的书面语言、政治术语体系,语体和语言方式要庄重平实,大方得体。这是申论作答中考生必须注意的。

国考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标签: 国考大纲

上一篇: 2010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大纲深度解读

下一篇: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0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