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教师考试练习题:百日打卡(第23天)
来源: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06
格正招教特推出河南教师考试练习题百日打卡活动,今天是第23天,同学们每天都要坚持练习哦,格小正会监督你们哦!
1.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直接性动机 B.远景直接性动机
C.近景间接性动机 D.远景间接性动机
2.教师倦怠是由多个维度构成的,其中的核心成分是( )
A.情绪衰竭 B.去个性化
C.心力衰竭 D.个人成就感低
3.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是( )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问题
4.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 )
A.科学性知识B.策略性知识
C.功能性知识D.生产性知识
5.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 )
A.能否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B.能否关注教学情境
C.能否自觉关注学生D.能否更多考虑班集体建设
6.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出现晚霞就会放晴,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这主要体现了思维的( )
A.间接性B.抽象性
C.概括性D.稳定性
答案
1.D【解析】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是指由于了解活动的社会意义、活动结果的社会价值而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它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题干所述体现了远景间接性动机的内涵。
2.A【解析】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也是最明显的症状表现,特指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容易迁怒他人,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状态。
3.A【解析】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
4.B【解析】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5.C【解析】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6.C【解析】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题干所述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